「舊王孫・新文人」為下一代而寫|《儒逸 —— 溥心畬的詩書畫》出版暨展覽序
「舊王孫・新文人」為下一代而寫
《儒逸——溥心畬的詩書畫》出版暨展覽序
文|異雲書屋
溥儒,字心畬,號西山逸士,齋號寒玉堂。1896年生於北京,為前清恭親王奕訢之孫,一生際遇跌宕,不可不謂波瀾萬丈,他見識過晚清宮廷的最後絢爛,也歷經於西山戒台寺潛心習學的隱士生活,彼時世界各地依然劇烈的變動著,徹底顛覆此前一代人所建構的認知,溥心畬則在「修、齊、治、平」的核心觀念之下,內化他對身份的重新認同,透過做學問以抒經世之見解,於詩作、書寫、繪畫中自然地表達。1949年,溥心畬渡海來台,於台灣度過生命的最後十四個年頭,他遊歷四處,賦凡物以詩情文意,亦執教傳承學問功夫、身行開創新局,直到1963年溘然長逝,永眠台北陽明山。
2023年,適逢溥心畬逝世六十週年,其故友詩人周棄子語「文人畫最後一筆」的喟嘆,無疑是「溥粉」心中最哀豔的牽縈,彷彿振力卻無力對抗一個時代之必然終結,是這分深刻的念想,引得無數後人在過去一甲子間溯其一生,企圖自文集、書畫、信札等來推敲他的生命軌跡,惟惜「舊王孫」這塊傳奇的神主牌太過巨大,不免將溥心畬先是作為一個人的本來面貌覆蓋於陰影之下、添加許多神秘色彩。終於,歷經時間沉澱,在每回階段性的研究逐一完成後,今年迎來一次機會,集學者專家之力復盤、比對多方資料,使人驚嘆溥心畬的「前瞻性」與「開創性」遞延至當代語境中仍充滿活力,絲毫不減其魅力,且更為立體生動,誠如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代理處長何炎泉博士所言「見識他為繪畫史即將引爆一場什麼樣的風暴」(註1) 。
為此,異雲書屋特別集結二百八十八件溥心畬的精彩作品,籌劃「儒逸——溥心畬的詩書畫」展覽,同時出版一套二冊同名著錄,不僅僅是與讀者觀眾共同緬懷、欣賞他超凡卓絕的藝術成就,亦探討其對後世的化育與影響。讀者將在本書〈「文人畫」第一筆——論溥心畬作品中的古人未到處〉、〈心懷古典,筆下縱橫——溥心畬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二篇分由何炎泉博士、歷史博物館展覽組蔡耀慶博士兩位資深學者所撰專文,以及溥心畬研究者董良彥先生為作品執筆的賞析中,讀取溥心畬作為一個人的鮮活形貌,重溫他的人格特質、精神秉持,爬梳其交遊往來、生活點滴,且進一步思索溥心畬與時代的關聯——究竟他如何面對、回應並與他所處的時代溝通,甚至注入變化。因而本書負有承傳的重要使命,致力於為年輕的一代創造一條重新認識這位「舊王孫・新文人」的途徑,期待能藉此傳達、引人深思溥心畬作為一位先行者的創新與趣味。
是次出版重點聚焦溥心畬與他的師長、學生、親人、朋友間之交往關係,以及在台生活十四年所留下的遊歷足跡。全書將二百八十八件作品歸納為六大主題,以多元的面向帶領觀眾進行閱讀,依序為上冊編錄之「芥子納須彌」、「舊王孫的師生親朋」、「扇揚儒風」,以及下冊編錄之「溥心畬在台灣」、「翰墨集珍—經師毋作畫師看」、「丹青萃錦—詩書風教入畫魂」。其中,「舊王孫的師生親朋」單元特別就作品之來歷、上款人、逸聞、相處情誼等線索進行剖析,溥心畬生命中的重要人士如:羅清媛、溥韜華、方震五、嚴笑棠、章宗堯、李猷、彭醇士等,皆輪番在此亮相,亦是首次有著錄運用圖解的形式將溥心畬與這些對象的親疏遠近做出全觀的展現。而「溥心畬在台灣」則展示他對台灣風景、植物、食材的慧心觀察,如:北投鳳凰閣溫泉、新店銀河洞、花蓮太魯閣、烏來台車、燈籠花、千金菜等,藉由賞析惟願能助讀者一親溥心畬生前即景。
在過去數十年間,大眾對溥心畬生平、遺澤之認識,有賴各館院投注精力研究,先有1992年臺灣省立美術館《溥心畬繪畫藝術之研究(研究報告、展覽專輯)彙編》,1993年故宮博物院《張大千溥心畬詩書畫學術討論會》,2014年歷史博物館「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2016年華岡博物館「王孫逸事——溥心畬書畫展」、2021年故宮博物院「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等,而王家誠教授早在2002年以前經多方考據、實際走訪踏查,所著《溥心畬傳》,尤使讀者觀眾對溥心畬具備更普遍、完整地認識。無論是一本書籍付梓或者一檔展覽開幕,往往不是光憑少數人的貢獻與拼搏就能達成,基於諸多前賢努力的成果,異雲書屋全體同仁自當戮力以赴,務使書籍發行與展覽呈現皆盡善盡美。期盼為溥心畬、為近現代美術史的推廣進獻一份心力。
(註1) 何炎泉(2023)。「文人畫」第一筆——論溥心畬作品中的古人未到處。
Related Ex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