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藝術家
雲藝所
最新消息
異雲學
聯絡
關於
異雲學
異雲學
東方美學
December 31, 2022
鄭在東的遊歷與歸處|文:沈裕昌
「山水」之所以不是「風景」,正必須從「遊歷」談起。鄭在東曾於訪談中提及,文人遊山玩水,不是航海時代殖民主義式的「探險」,也不是浪漫主義式的「征服」,而是「與古人同遊」。因此,文人「遊歷」所嚮往者,並非「人類未知之異境」,而是「古人曾歷之故地」,是此生雖然未曾踏足、卻已透過古人詩畫神遊其中之地。
詳細內容
所有文章
藝文專欄
東方美學
人物焦點
當代觀點
藝術新聞
人物焦點
January 19, 2025
來自生活凝煉的「泣露千般草」——試讀周渝的筆墨書寫|文:張芳薇
就在去年此時,異雲書屋正迎來首發展覽「泣露千般草 —— 周渝 詩、茶與書寫的救贖之道」的尾聲。期望能透過本篇由資深策展人、前臺北市立美術館副研究員 張芳薇 執筆的文章,在這個宜於沉澱與靜心的時節,與您一同回味周渝由生活中凝練的筆墨書寫。
more
當代觀點
January 13, 2025
展覽座談|一間裱褙店:青雨山房|吳挺瑋、陳維駿 主講
本影片為「一間裱褙店:青雨山房」展覽期間之講座紀錄(2024.06.15),由 藝術家 吳挺瑋 與 異雲書屋主理人 陳維駿 主講。
more
當代觀點
January 6, 2025
展覽座談|裝框與拆框 —— 這是一個問題|郭昭蘭教授、吳挺瑋 主講|一間裱褙店:青雨山房
本影片為「一間裱褙店:青雨山房」展覽期間之講座紀錄(2024.06.08),由 郭昭蘭教授 與藝術家 吳挺瑋 主講。
more
當代觀點
December 25, 2024
展覽座談|貍奴知幾——當代書畫中的貓|沈裕昌、陳珮怡、陳維駿
本影片為「貍奴知幾——當代書畫中的貓」展覽期間之講座紀錄(2024.11.16),由 策展人沈裕昌 與 藝術家陳珮怡 主講。
more
當代觀點
December 23, 2024
展覽座談|2024 青山正青:沐冉 個展|沐冉、陳維駿
在座談中,透過問答的方式,沐冉分享了他創作中的繪畫性、對日常生活的凝視所帶來的靈感、單版複刻技法的講解等,期望這份座談紀錄影片,能夠協助觀眾更了解沐冉的藝術。
more
當代觀點
October 28, 2024
展覽座談|穿梭的隱身者—吳挺瑋和他的裱褙店|吳超然教授、吳挺瑋 主講|一間裱褙店:青雨山房
本影片為「一間裱褙店:青雨山房」展覽期間之講座紀錄(2024.06.09),由 吳超然教授 與藝術家 吳挺瑋 主講。
more
人物焦點
October 11, 2024
藝術QA|周川智 Chou Chuan-Chih
藝術家周川智的創作,結合古典繪畫與修復技術,歷經長時間的積累,終於在2024年舉辦生涯首次個展。異雲書屋與周川智特別準備Q&A企劃,集結了過往許多觀眾十分好奇的問題,期望能將創作理念及其中細節分享給您。
more
人物焦點
September 24, 2024
周川智「古韵今鑒」系列 No. 10-13|創作過程影片
「見韻」展覽為藝術家周川智生涯首次個展,異雲書屋很開心能與您分享藝術家周川智「古韵今鑒」系列編號10-13的創作過程影片,這4件也是藝術家於2024年最新發表的作品。讓我們一同回顧藝術家周川智從無到極致精細的創作過程!
more
人物焦點
September 23, 2024
《見韻》藝術家自序|文:周川智
從畫面組成的物件開始構圖,創作者的訴求就開始轉為感性,不論古代老大師還是現在創作者,時代代表物、手勢密語、表情心理、花語意義、象徵物精神、顏色感知,都代表者歷史時空與地理人文,從理性觀照寫真發展至精神層面感性上,我構圖選擇古代器物也正反思者文化底蘊,帶給當今有哪些反饋。
more
人物焦點
September 22, 2024
最是人間留不住 —— 關於周川智的畫作|文:沈裕昌
周川智的繪畫創作,則彷彿以陽明格竹之法,契入佛教諦觀,似乎唯有析見物之至微細處,始知一切幻而非真。「毫芒寫實」畫作,之所以能引人屏氣凝神靜觀,良久不能移目,其由或在於此。非只為其技所惑,而更為其理趣所撼。
more
當代觀點
September 13, 2024
造石有方——楊新收的新水墨|文:藝評人 蕭楷競
楊新收的創作不拘泥於「如何讓水墨藝術具有民族文化的救贖意義」,更非單純仰賴「引西潤中」的技法移植;相反的,他將筆、墨、紙、硯視為文化血脈中的「DNA」,又將沖洗、揉搓、隨機的皴法與粗絹的纖維質地視為精神勞動的媒介。
more
東方美學
June 18, 2024
一間裱褙店:青雨山房|青雨山房負責人 吳挺瑋|訪談
「 我覺得裱褙店它不只是一間裱褙店。它是一個,有一種文化的使命。以及你想要做什麼?你面對的是藝術品、是活的,你要怎麼讓它變成你血液裡面的一種養分。 」
more
藝術新聞
June 17, 2024
裱褙店,如何成為一處雅集?藝術的精神護理師?文化永續的先鋒?探看「一間裱褙店:青雨山房」的表與裡|典藏 ARTouch|文:嚴瀟瀟
「當代藝術家剛來青雨山房時,一進門,都在牆上搜尋同儕的作品,至於旁邊的書畫大咖?跳過。但一段時間後,來的時候反而不看同儕的了,因為其他地方也看得到,倒是會像挖寶一樣,來問我要傳統的東西看。」
more
藝術新聞
June 16, 2024
青雨山房 讓藝術品裱褙成為文化態度|當代藝術新聞|文:鄭乃銘
藝術作品的裱褙,不全然只是手藝、技術,它其實是有思想、是有態度,是文化。
more
當代觀點
April 21, 2024
對話紀錄|吳建緯「迷徑問形」舞蹈演出|演後會談:吳建緯與《寒山詩》及周渝「在場書法」的對話
本影片為「泣露千般草 —— 周渝 詩、茶與書寫的救贖之道」展覽期間之對話紀錄,邀請到野草舞蹈聚落創辦者 吳建緯 在異雲書屋進行「迷徑問形」舞蹈演出及演後會談:吳建緯與《寒山詩》及周渝 「在場書法」的對話。
more
人物焦點
April 11, 2024
藝術座談|我是我自己創作的材料與靈感|林鴻文、陳泓易、陳維駿
「砌因述殊」為藝術家林鴻文於2024年個展之主題,本次展覽特別邀請到陳泓易教授撰寫展覽專文〈我是我自己創作的材料與靈感〉談林鴻文的創作與生命間的呼應與關聯。
more
人物焦點
March 27, 2024
創作理念|砌因述殊 / 2024 林鴻文作品展|林鴻文
本影片為藝術家林鴻文於2024年作品展「砌因述殊」開幕式中所分享的創作理念,期待透過這個影片,能引領觀眾更貼近藝術家創作的觀照與契機。
more
當代觀點
March 26, 2024
藝術座談|「千般草」:張元茜談周渝的當下書寫|張元茜×周渝
本影片為「泣露千般草 —— 周渝 詩、茶與書寫的救贖之道」展覽期間之講座紀錄(2024.01.07),由亞洲文化協會(ACC) 執行長 張元茜 女士與藝術家 周渝 先生帶來精彩的對談。
more
人物焦點
March 25, 2024
我是我自己創作的材料與靈感|「砌因述殊」展覽專文|文:陳泓易
藝術家的生命,生活即是藝術家創作的材料。當藝術家詩意的棲居、詩意的生活,如此的材料與如是的創作便能產生感動。林鴻文說:生命非常沉重,所以藝術需要能夠輕盈!
more
東方美學
March 24, 2024
Podcast【拍賣場的人生故事】|「懷袖雅物」——乘載悠久歷史文化與友情的摺扇|主持人:游文玫
第二集上線!異雲書屋主理人 陳維駿(Steven) 受邀至【拍賣場的人生故事】podcast節目與聽眾分享收藏中國文人扇的「扇緣」與摺扇的知識,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同收聽!
more
東方美學
March 15, 2024
Podcast【拍賣場的人生故事】|「以扇尋友」古代的手工藝——摺扇的起源與應用|主持人:游文玫
異雲書屋主理人 陳維駿(Steven)受邀至【拍賣場的人生故事】podcast節目與聽眾分享收藏中國文人扇的「扇緣」與摺扇的知識,誠摯邀請您點擊下方的連結與我們一同收聽!
more
藝文專欄
February 9, 2024
儒逸 —— 溥心畬的詩書畫|展期二 語音導覽|導覽人:董良彥
觀賞「 儒逸——溥心畬的詩書畫 」展期二之畫作,搭配聆聽 董良彥 (溥心畬研究者) 的語音導覽,盼緬懷逝者的同時,也欣賞其超凡卓絕的藝術成就。
more
藝文專欄
February 8, 2024
儒逸 —— 溥心畬的詩書畫|展期一 語音導覽|導覽人:董良彥
觀賞「 儒逸——溥心畬的詩書畫 」展期一之畫作,搭配聆聽 董良彥 (溥心畬研究者) 的語音導覽,盼緬懷逝者的同時,也欣賞其超凡卓絕的藝術成就。
more
東方美學
January 21, 2024
泣露千般草|文:周渝
而一個決心修行的人,是必須冷峻地無畏地前行在這條清冷的寒山路上,行過重重疊嶂與谿谷⋯⋯。不知經過多少艱苦無畏的面對、探索與放下,終於出現了這個動人的大景象:泣露千般草
more
人物焦點
January 19, 2024
神遇 —— 周渝的天人與在場書法|導演:陳昭宏|紀錄片
台北紫藤廬創辦人周渝之紀錄片,由導演陳昭宏自2023年春天始拍攝,並於神遇工作室、陽明山、台北異雲書屋畫廊進行訪談與取景,歷時近一年完成。
more
當代觀點
January 13, 2024
周渝的成道書寫:以甘露之水寫天地之心|文:夏可君
道成肉身——肉身成道,這成對的八個字,請允許我稱之為周渝書寫的「八字箴言」,這是周渝個體生命上下求索,或生命道路之上行與下行的辯證法,是他生命的證道書寫,這八個字寫出了個體生命求道的心法秘密,其中還有著中國智慧的所有心法,它就是每一個生命的「本來面目」。
more
人物焦點
December 27, 2023
以甘露之水寫天地之心 :周渝|紀錄片 Vol.2
「詩者,天地之心也。我們人是一個小宇宙,所以天地之心,是從我們人心去通到天地,感受一個來自人最深刻的靈性。」—— 周渝
more
東方美學
December 21, 2023
泣露千般草 —— 周渝 詩、茶與書寫的救贖之道|紀錄片 Vol.1
「人到會哭的時候,表示他要恢復人性了,表示他在愛自己了,所以就會流淚。」—— 周渝
more
藝文專欄
December 20, 2023
心懷古典,筆下縱橫 —— 溥心畬先生逝世六十周年|文:蔡耀慶
溥心畬的一生,從皇室成員到一般百姓,幾經波折,卻將諸多情懷述諸於筆墨之中,其筆法能夠逸筆揮灑,也能細緻精工,足見繪畫本事。而畫上之題詞賦詩,不僅增添畫意,使之意境綿長,更可見其才思,是人生際遇與自我體悟的濃縮。賞閱其作,不僅有視覺美感經驗的獲得,也是水墨傳統的認識,更是對於藝術家個人心境的理解。
more
藝文專欄
December 20, 2023
「文人畫」第一筆 —— 論溥心畬作品中的古人未到處|文:何炎泉
溥心畬(1896-1963)一生作畫無數,在臨古、摹古、承古方面貢獻卓著,經常被冠上「文人畫最後一筆」。翻開過去的研究,最為人稱讚莫非其傳統水墨功底,最令人詬病也是這個,許多論者甚至給出毫無創意的評價。顯然,這些人因為對其藝術瞭解得不夠深入,才會草率地歸納出如此偏頗的結論,當然「文人畫最後一筆」的封號也要負些責任。
more
藝文專欄
December 14, 2023
「舊王孫・新文人」為下一代而寫|《儒逸 —— 溥心畬的詩書畫》出版暨展覽序
2023年,適逢溥心畬逝世六十週年,異雲書屋特別集結二百八十八件溥心畬的精彩作品,籌劃「儒逸——溥心畬的詩書畫」展覽,同時出版一套二冊同名著錄,不僅僅是與讀者觀眾共同緬懷、欣賞他超凡卓絕的藝術成就,亦探討其對後世的化育與影響。
more
人物焦點
December 13, 2023
儒逸 —— 溥心畬的詩書畫 展覽|異雲書屋主理人 陳維駿|訪談
「我們希望提供喜愛溥心畬藝術創作的收藏家與學者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這位近現代東方藝術史上,非常重要的藝術大家。」—— 異雲書屋主理人 陳維駿
more
人物焦點
December 12, 2023
溥心畬的師生情|梁秀中、羅芳、陳明湘|口述歷史訪談
今年,異雲書屋特別集結二百八十八件溥心畬的精彩作品,籌劃「儒逸——溥心畬的詩書畫」展覽,並且十分榮幸能夠邀請到梁秀中、羅芳、陳明湘三位老師,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與觀眾分享過往與溥心畬之間的師生情誼和生活點滴。
more
當代觀點
November 26, 2023
ART TALK 線上座談|溥心畬在台灣 —— 談先生的創作與生活|董良彥
2023年,歲次癸卯,適逢溥心畬逝世一甲子,異雲書屋推出「儒逸 —— 溥心畬的詩書畫」展覽,並特別邀請到溥心畬研究者 董良彥 博士,期望透過 ART TALK「溥心畬在台灣 —— 談先生的創作與生活」線上座談,以立體生動的方式與觀眾分享溥心畬充滿魅力的人格特質與逸聞點滴。
more
當代觀點
November 19, 2023
ART TALK 線上座談|「文人畫」第一筆 —— 論溥心畬作品中的古人未到處|何炎泉
2023年,歲次癸卯,適逢溥心畬逝世一甲子,異雲書屋推出「儒逸 —— 溥心畬的詩書畫」展覽,並特別邀請到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代理處長 何炎泉 博士,期望透過 ART TALK「『文人畫』第一筆 一 論溥心畬作品中的古人未到處 」線上座談,帶領觀衆透過溥心畬精彩的畫作,感受其迷人的藝術風采。
more
藝術新聞
November 17, 2023
西山無止,溥心畬的世界 —— 異雲書屋「儒逸─溥心畬的詩書畫」展|典藏 ARTouch|文:藍玉琦
2023年,是兩位20世紀藝術大師的特殊紀念週年。張大千逝世40週年、溥心畬逝世60週年,唯有一家臺灣畫廊為此舉辦紀念展。位於青田街的「異雲書屋」,外院的綠意植栽與矯龍造景,陽光綠蔭篩落一片雅緻,推開厚重的鐵質斑駁大門,喧囂置外,別有洞天。藝術於此空間開展,這裡不完全靠攏古典,亦非時下潮流所認知的當代,而是和諧地以美學人文統攝於一。
more
當代觀點
October 12, 2023
ART TALK 線上座談|攬芳華・見眾生|吳士偉、鄭乃銘、沈裕昌
2023年9月,異雲書屋展出「眾生 —— 吳士偉與他筆下的花」,為藝術家吳士偉生涯第17次個展。我們特別邀請到藝術家 吳士偉、策展人 鄭乃銘先生、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 沈裕昌助理教授與談,並由異雲書屋主理人陳維駿主持,期望透過 ART TALK「攬芳華・見眾生」線上座談,引領觀眾更深入了解吳士偉純真誠摯的創作精神。
more
東方美學
October 2, 2023
平生託付・繁花素心|吳士偉「眾生」展覽及出版序
「眾生」是吳士偉的第十七次個展,也是第十本畫集出版。本次發表的多數作品以花卉植物為主題,花卉植物,是吳士偉最鍾情、也最具代表性的題材,其筆下花草,迥異於盛放一瞬的驕麗、有別於凋零乾萎的悲寂,而是沉積了自己與花草的時間,以年月而非日時作為度量,將無論是貯瓶切花之榮枯,或是巷弄道途徑自滋衍的尋常百草,皆盡收攏於深情的凝視,交付歲月的修練沉澱後繪之。
more
東方美學
September 26, 2023
此花開盡更無花 —— 關於吳士偉個展「眾生」|文:沈裕昌
值得注意的是,士偉之畫作所欲鉤摹者,並非僅是其所身處的時代之圖式;他還嘗試透過此一圖式,對「文人傳統」與「現代價值」提出質問。若我們仍立足於現代性價值,但卻願意暫時擱置現代人對文人書畫傳統核心價值的慣常認知(即無論敬仰或是厭棄,皆僅將「筆墨」,視為某種不合時宜的「文化信仰」),那麼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對文人書畫傳統,提出此一問題,即:如果我們試著技術性地看待「筆墨」,其在繪畫藝術上的「合理性」之基礎,究竟何在?
more
人物焦點
September 19, 2023
眾生 —— 吳士偉與他筆下的花|藝術家 吳士偉|生涯第十七次個展|紀錄片
關於近期於異雲書屋舉辦生涯第十七次個展的藝術家吳士偉,對於創作的雜想記錄。
more
當代觀點
September 13, 2023
攬物見眾生——為吳士偉水墨新作而寫|文:鄭乃銘
他筆下的花,不高貴,卻自有容貌。他畫裡的花,不耍傲孤,因為畫的主人本來就習慣走進俗世,卻無意擁抱流俗。他挪借了這些植物在生活那股毫無顧忌的真實生長模樣,很大量很壯大的聚集,表面上花體看似紛擾,卻隱自有章法,那種不是刻意剪裁所塑造的清雅,自成安靜卻不沉默的生命力道。藝術,在他眼裡,是心理沉澱的清澈,可以一眼看透,卻因而能一眼望向無涯。
more
當代觀點
September 12, 2023
眾生 —— 吳士偉與他筆下的花|策展人 鄭乃銘|訪談
本月9日於異雲書屋甫開幕的「 眾生 —— 吳士偉與他筆下的花 」展覽,特別邀請到鄭乃銘先生擔任策展人,並留下此珍貴的訪談影片,且看鄭乃銘先生如何談論藝術家吳士偉的作品。
more
藝術新聞
June 9, 2023
當代水墨新符號,雙鉤解構的線性美學:異雲書屋「郝世明──青山青個展」|典藏 ARTouch|文:朱佑霖
異雲書屋近日(6/7)舉辦中國藝術家郝世明的首次台灣個展,展題「青山青」以動詞「青」字,比喻青綠山水創作充滿生命力、持續不斷變動的狀態。
more
藝術新聞
May 12, 2023
灑脫、自由,何其困難:「人生的選擇,只關乎你想做怎麼樣的人?」於異雲書屋專訪藝術家鄭在東|ART PRESS
從當代藝術風潮、到數位虛擬藝術流行,無論外在商業藝術世界如何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新鮮潮流,鄭在東盡皆知曉但不為所動地始終身在遍尋東方古典的路上。「年輕的時候的前衛反叛,讓我很早就看清楚很多事情。我覺得這是人生的選擇,這只關乎你想做怎樣的人?」
more
人物焦點
May 9, 2023
重訪鄭在東的老器新室|文:賴志婷
繪畫是一處將意志包裹其中的居所,如若翻讀鄭在東自傳式的個人繪畫史,會發現它無疑是充滿辯證的。
more
當代觀點
April 15, 2023
鄭在東的色調與格調:平淡天真即是家|文:夏可君
鄭在東先生的繪畫一直以一種卓越的古意姿態與高古格調屹立於畫壇,在圖像與背景根本上的現代分離之後,那些古代的高貴器物與山水畫的圖像符號,如何重新獲得自身存在的當代美感?除非是把繪畫的內在空間建構為一個「修心」與「凝心」之所。
more
藝術新聞
December 19, 2022
反叛的格調,鄭在東「何可無此君」|典藏 ARTouch|文:嚴瀟瀟
鄭在東發自於對高古精神的追尋,他以鑑古觀今、融匯東西當中異曲同工的精神基底,反映出對既定美學觀念的反叛姿態。
more
當代觀點
December 17, 2022
ART TALK 線上座談|寄世以玩古:鄭在東的無待之遊|鄭在東、沈裕昌、胡鐘尹
2022年12月,異雲書屋展出「何可無此君——鄭在東個展」。 本次座談邀請到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沈裕昌、藝術評論人 胡鐘尹,就展覽中的作品與藝術家 鄭在東 進行深度對談。
more
藝術新聞
December 15, 2022
鄭在東個展-何可無此君|影音專訪:非池中藝術網
鄭在東本次個展發表了「致敬奇里柯系列」、「《世說新語》三聯畫」、「金碧山水四連屏」、「書法作品」和「描繪古器物小組畫」五個方向的創作,完整呈現自身返璞歸真的藝術語彙。
more
當代觀點
December 4, 2022
含情傲睨慰心目 —— 關於鄭在東個展「何可無此君」|文:沈裕昌
鄭在東在過去曾多次言及其早年創作受表現主義繪畫和超現實主義電影之影響,特別是在超現實主義作品中,看到很多與古典進行對話的嘗試。我們該如何透過這次展覽,參與鄭在東、奇里柯與諸名士之間的對話?
more
藝術新聞
November 23, 2022
鄭依依《雨過天晴雲破處》陶藝個展——練習和每一個自己相處的詰問與應答|非池中藝術網|文:林侑瀓
生命是一趟學習和自己相處的旅程。而對於藝術家而言,從中提煉出作品即是實踐與學習的方式。在相似造型、不相似的神情姿態中,詮釋著鄭依依關於人性和生命的觀察。
more
藝術新聞
November 17, 2022
將生命揉進土中:陶藝家鄭依依「雨過天晴雲破處」談作陶最重要的東西|典藏 ARTouch|文:陳思宇
鄭依依透過在薄薄的土壁上一壓一推的反覆施作,讓她從中再次認識自己,也影響了她許多看待事物的方式,像是原本習慣規劃好人生每一階段,卻漸漸開始更專注於當下的時刻。
more
藝術新聞
September 12, 2022
異雲書屋《謐境》黃至正x張驊x陳仕航 三人聯展 緩緩探詢物質世界之外的安適|非池中藝術網|文:林侑瀓
有的時候,這個世界複雜甚至紊亂,要在其中找到一片淨土並不容易,而這個探詢的過程,經常成為藝術家的創作題材。黃至正、張驊和陳仕航三位藝術家,透過各自的繪畫創作,呈現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過程。
more
當代觀點
August 4, 2022
ART TALK 線上座談|不似之似:古典詩文與書法的當代演繹|方文山、林俊臣、劉滄龍
本次線上講座直播邀請到 方文山、林俊臣主講,劉滄龍主持,透過線上座談和觀眾分享他們汲古出新的創作經驗。
more
藝術新聞
August 3, 2022
樗寫:林俊臣書法創作展|影音專訪:非池中藝術網
林俊臣的書寫面對時代、面對古典,如何調整、如何積累,體現法國哲學家傅柯的思想——藝術的當代價值在於轉化作者自身,也是易經「唯變所適」的境界。
more
藝術新聞
June 1, 2022
異雲書屋:共生 —— Seed 2.0 跨國巡迴永續藝術展|張驊|影音專訪:非池中藝術網
張驊的〈結晶風景〉系列作品是他闡述世界「整體流變」的一種想法。岩石承載了許多宇宙的訊息,每一顆砂礫的存在都是我們了解世界的線索。
more
當代觀點
May 21, 2022
ART TALK 線上座談|永續思維與生活|陳維駿、顏伯駿、曾建穎、張驊
如何在工作中融入永續考量?四位講者交流彼此對永續思維生活的心得與體悟,期望能夠在永續議題上帶給觀眾更多的思考與想像。
more
藝術新聞
May 16, 2022
異雲書屋:共生 —— Seed 2.0 跨國巡迴永續藝術展|曾建穎|影音專訪:非池中藝術網
曾建穎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當代人的豐盛是什麼,於是想到要以繪製花鳥草蟲的古典技法,去描繪廚餘與破碎的食材。以側面的角度來探討當代社會的物質氾濫以及價值觀。
more
當代觀點
March 9, 2022
身閒時序好 —— 梁兆熙個展|策展人 王焜生|訪談
透過很簡單的筆觸,梁兆熙體現了傳統過去裡面,最快意的、舒適的描繪方式。他的作品把每個時間點他不斷累積感受到的心情寫照,全部呈現在畫面裡,面向了更廣大的世界跟宇宙。
more
藝術新聞
March 3, 2022
梁兆熙《身閒時序好》 炭筆下的文人氣韻 淬鍊後的疏闊心境|非池中藝術網|文:林侑瀓
藝術家梁兆熙的繪畫一直以扎實的西畫功底,詮釋著具有東方詩意的哲學觀。隨著歲月的洗鍊,如今不再以厚重的筆法進行敘事或抒情,而是反應一份坦然自得的身心狀態。
more
人物焦點
November 1, 2021
空.幸 —— 謝芳創作展|藝術家 謝芳|訪談
創作於謝芳,是自我探問與覺察的一種方式,一次展覽所展現的不僅是成果的回顧,更是挑戰與突破的軌跡。當心境隨著自然萬物之靈而舒展,就是最歷久彌新的喜悅與幸福。
more
東方美學
September 20, 2021
花氣 —— 亞洲花器集珍 | 異雲書屋 美學旗艦展|形象短片
沿襲宋朝文人四藝之插花、掛畫,使器物、花卉、現代藝術三者在同場域裡相互對話,呈現嶄新的共生關係美學。
more
東方美學
September 16, 2021
花氣 —— 亞洲花器集珍|花藝家 林窈禪|訪談
「器用為上,用之為美」是異雲書屋秉持之理念。本影片邀請到林窈禪老師藉由花藝家的角度,分享她對展覽中眾多花器的想法,以及器物美學在生活中所傳遞的感動。
more
東方美學
September 8, 2021
花氣 —— 亞洲花器集珍|名人導覽|跟著李霽一起看展
「質物霽畫」主理人李霽分享他與器物之間的共鳴與對話,從台灣的原住民陶壺、日本鎌倉時期的陶器、到朝鮮李朝白瓷罐,讓我們跟著李霽的導覽,進入花氣的盛宴。
more
東方美學
September 4, 2021
花氣 —— 亞洲花器集珍|花藝家 無事生活 吳曉柔|訪談
我們期望藉由打開全面性的感官體驗,演繹東方美學在當代生活中的呈現。本影片邀請到無事生活的吳曉柔老師,透過花藝家的角度,觀看花卉、器物、空間,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與關聯。
more
藝術新聞
June 4, 2021
會心不遠|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影音專訪:非池中藝術網
或許生活中與美學之間的「會心」並不一定要為了從奇觀中追求數大之美,在當代生活中發現美,陶冶心性,可能在如今的疫情時代之下,更是為一個合適的追求。
more
藝術新聞
May 26, 2021
由書至畫,會心不遠─異雲書屋與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三人展|非池中藝術網|文:陳晞
在此次「會心不遠」當中,吳士偉、姜義才與古耀華三人展出了平面作品、篆刻與成扇。以書、畫、印作為媒材,軸、扇、章作為媒介,闡述各自對於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體悟。
more
藝文專欄
May 22, 2021
會心處不遠,此中有真意|文:張禮豪
歷代文人以藝為用,展現個人的心性與才情,雖面貌各異,從一己生命漫長積累而來的癖好與審美出發,無疑是共同的精神取徑。
more
藝文專欄
March 25, 2021
觀物無白丁,樂境在此間|文:張禮豪
真正的詩人、畫家,以及擁有品味、懂得生活者,都能以其好奇賞愛之心,隨手挖掘出可成詩入畫的元素,縱然留下的滿紙煙雲或許略帶筆墨遊戲之趣,卻也是真實性情的最佳見證。
more
人物焦點
April 19, 2019
音聲入境・泫墨於形|聽墨 —— 宿悅 書道藝術展|紀錄片
中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宗白華曾說:「中國的書法,是節奏化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這部長達七分鐘的影片,記錄了書家宿悅的書寫日常。
more
人物焦點
October 18, 2018
時至清風自來 —— 陳穎昌 文房藝術展|紀錄片
所謂文人意趣,總歸不離一個雅字。我們對古代文人風雅恣意的生活心馳神往,古人信手拈來、順心意爲之的灑脫創作心態,如同水墨畫的留白,將解讀留給賞玩者,留下餘韻。
more
東方美學
May 23, 2018
異雲香|展覽形象短片
香,是生活中的良伴,是詠物寄情的依托;通過嗅覺對香之氣味品鑑的過程,亦是進行生命的淨化與修行。透過氣味與視覺的饗宴,來場穿越古今的時空之旅。
more
人物焦點
June 2, 2017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藝術家 楊東鷹|訪談
楊東鷹:「其實我做東西不管是用什麼材質用什麼方式,想表達是一種內心想要的氣質,那種氣場。」透過藝術家楊東鷹的訪談影片,為觀眾導覽每一件山形作品背後所欲傳遞的精神與美學。
more
Thank you!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ceived!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