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研討會|書畫之間:寫與字的離合關係
文|沈裕昌
東亞古代曾經有所謂的「書畫同源」之說,日本是東亞諸國之中最早現代化的國家,因此 小山正太郎 和 岡倉天心 ,曾經在《東洋學藝雜誌》上展開「書法是否為美術」的論戰。岡倉天心 看似佔了上風,但是在這之後,「書畫一致」仍然逐漸走向「書畫分離」,在臺灣則是由日本總督府通過「臺灣美術展覽會」推行這樣的價值觀。
但是戰後「書畫」曾經具有「再次一致」的機會,卻是因為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與歐洲的「無定形藝術」(Art Informel)使「書法抽象」一度流行。我注意到井上有一受邀參加「第四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提出了著名的「不思議」、「無我」、「愚徹」三件作品參展的那一年(1956),也正是他糾結於「『書法』是否應該放棄『文字』,並徹底向『繪畫』靠攏」,最後卻決定「堂堂正正疾書文字」的起始點。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在這一年(1956)也是第一次受邀參加「第四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也和日本一樣事先就知道美國和歐洲會提出「抽象表現主義」和「無定形藝術」的畫作,但是日本最後決定提出「書寫文字的書法」,臺灣提出的卻是像蕭明賢《構成》這類「帶有書法趣味的抽象畫」。「書法」經常被理解為「寫字」,但是「書法」其實也可以「刻」而不必然要「寫」,「書法抽象」則是以「寫」的方式「畫」而放棄了「字」。
在「第四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那一年,井上有一決定「同時保留『寫』和『字』」,臺灣則「只保留『寫』,不保留『字』」。因此,本次展覽通過展出「不保留『寫』,只保留『字』」的兩位臺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與當年決定「同時保留『寫』和『字』」的「日本書法家的書法」以及「日本洋畫家的書法」展開對話,希望在臺灣與日本之間,重新開啟關於「書畫一致」、「書畫分離」以及「寫」與「字」的離合關係的討論。
———
異雲書屋 於 2025年7月中旬呈獻「書畫之間:寫與字的離合關係」展覽,邀請 沈裕昌 擔任策展人,同時向總部位於京都、有80餘年歷史的 思文閣(Shibunkaku) 發出邀請,促成 井上有一 於1960至1970年代、 須田剋太 於1980年代的十餘件作品於「書畫之間」一展脈絡下,與台灣藝術家 李君毅 、 顏妤庭 連袂展出。
本場線上研討會由異雲書屋主理人 陳維駿 訪談策展人 沈裕昌,探討「書畫同源」到「書畫分離」的歷史脈絡,邀請觀眾一起回顧我們共通的文化傳統,並從彼此的差異取徑,思考當前的文化處境,以及東亞文化與書法藝術的可能未來。
———
❰ 延伸閱讀 ❱
專文|書畫之間:寫與字的離合關係|文:沈裕昌
書畫新辯與品牌連線 異雲書屋與思文閣的策展實驗|典藏 ARTouch|文:嚴瀟瀟
///
Related Exhibition: